各系(部)、各教学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有效落实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专业认证要求,经学校研究决定启动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内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抓实“五育”并举,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对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简称《国标》)和专业认证要求,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确定课程目标,整体优化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课程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协调发展。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范围
2023版本科、专升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除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外)的所有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专业教育选修课程、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均应制定课程标准。
三、基本原则
(一)育人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全面性原则。制定范围为我校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的所有课程(除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外),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专业教育必修课程、专业教育选修课程、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
(三)应用性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负担,贯彻“少而精”的应用性原则,充分吸收学科新进展和新知识,引入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和核心技术标准。
(四)契合性原则。课程标准应契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五)科学性原则。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分为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与实施建议、课程考核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教学资源六个部分,缺一不可。
(六)先进性原则。课程标准应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制定要求
总体思路为“落实部署,抓住主线,明确底线,留足空间”,即落实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总体部署,抓牢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教学之间的主线关系,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设计、教学考核的基本标准和规范,给授课教师留足基于学情、个人和团队擅长、改革实践等发挥空间。制定要点:
(一)明确育人目标,做实课程思政。所有课程要明确课程育人目标,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明确必讲元素,做好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融入设计,确保课程育人目标达成。
(二)锚定培养目标,落实OBE理念。贯彻OBE教育理念,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的内容及教学方法、课程的评价方式与标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等内容,确保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有效支撑。
(三)对标“两性一度”,实现迭代更新。要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相结合,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整体要求,课程目标要坚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教学内容要体现前沿性、时代性,教学方法要具有先进性与互动性,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严格考核考试评价。
(四)聚焦学生中心,创新教学模式。聚焦课程目标达成度提升,注重AI赋能的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推广结合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学习、项目导向学习、互动讨论、研究探究、案例分析和翻转课堂等智慧型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广泛应用智慧新型教学平台和教学终端,增强师生互动,在互动与讨论中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和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五)加强评价改革,强化过程考核。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性质与学科特点,建立过程评价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鼓励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合理分配成绩比例,加强过程化评价,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刻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倡灵活采用开闭卷考试、机考、面试答辩、课程论文(设计)、调研报告、技能测试、非标准化答案试题等多种考核形式,注意与课程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相匹配,并将评价结果分析用于课程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质量保障机制。
(六)优化实践项目,注重实践创新。涉及实践(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加强规范、保障安全、强调综合、突出创新”为实践教学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课程实际,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创业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完善从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到综合设计、专业实践的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育体系。
实验类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条件,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注重专业综合实验课内容的调整与整合。
劳动教育与实践课程标准制定,要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加快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劳动行动指南》(鲁教高字[2022]3号)和《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东昌院发〔2022〕13号)要求,按照学生工作处工作部署,结合学科特点、专业特色,构建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专业实践创新与社会实践服务有机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优化评价指标和方法,培养学生敦厚奋进、创新服务的劳动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提升劳动能力。
(七)科学选用教材,满足教学需要。注重优秀教材、参考资料的选用,把牢选用思想先进关。优先选用“马工程教材”和近3-5年来国家出版的优秀教材、规划教材、精品教材。凡是已经出版马工程教材的课程必须先用,要讲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要推进教材内容进教案课件、进考试考核;将能反映学科专业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形成补充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五、工作安排及程序
(一)组织动员
各系(部)要高度重视课程标准制定工作,成立课程标准编写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教师大会动员部署,确定每门课程标准编写小组。组织教师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明确课程负责人、执笔人、审核人分工及责任,确保按时完成课程标准制定工作。
(二)分工协作
课程标准原则上由课程归属单位组织制定。涉及跨单位开设的课程,单位间应加强沟通和研讨,共同完成课程标准编写,确保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有效支撑。
各单位分管教学领导要全面负责落实本单位课程标准制定工作。课程负责人要具体落实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负责人、课程标准执笔人由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熟悉行业技术发展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要组织编写小组成员,认真研究课程所涉及到的教育部、教育厅、学校等相关文件要求,认真研究国内外1-3所对标高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认真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本课程所属课程模块、对应毕业要求、先修后修关系等要求,发挥集体智慧,高质量完成课程标准编写工作。专业负责人要组织相关教师充分调研、认真修订,加强同专业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整合,避免疏漏和重复。
(三)规范编写
各门课程标准编写小组应参照“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课程标准参考模板”(见附件1-5),按时完成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概述、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及实施建议、课程考核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教学资源六个部分。课程标准要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性质、课程类别、学分、学时、对应毕业要求、指标等信息必须与培养方案匹配。
课程标准编写要求文字清楚、意义明确、名词术语规范、定义正确,避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计量单位、序号、标点符号等应当规范使用。
(四)系部审核
课程标准实行课程负责人、教研室、系(部)三级验收审核制度。倡导聘请校内外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对本单位的课程标准进行逐课验收,并督促修改,按时定稿。
(五)材料提交
课程标准严格按照培养方案中课程模块的先后顺序编写,具体参照附件5。2024年12月20日前,各系(部)将定稿后的所有课程标准,以专业为单位,由系(部)统一将电子版材料打包压缩发送至钱小平校内邮箱。邮件主题以“xx系(部)课程标准”命名,文件以“xx专业课程标准”命名。
(六)学校审定
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审核,对不合格或不规范的课程标准应退回重新编制或修订,经审核合格后正式执行。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该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或教学工作任务的发展变化,需要对课程教学标准进行调整时,各任课教师可向所在教学单位提出申请,批准后,经教务处审批备案后方可执行。
(七)材料归档
各系(部)要做好课程标准编写的组织动员、分工安排、教研室“说课标”研讨交流、协调沟通、调研、论证审核等各环节材料的分类归档、保存工作。
六、工作要求及其他事宜
1.课程标准编制工作是教学重点工作,是抓教学质量源头的重要资料,请各系(部)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和研讨,吃透文件精神,反复研讨和论证,确保课程标准的质量。
2.由多位教师接力授课的课程,明确一位课程负责人,统筹课程标准制订工作。
3.课程名称相同,但分属不同专业,且学时、学分、教学要求不同的课程,应根据专业要求,分别制定课程标准。
4.其他未尽事宜请咨询教研科。
联系电话:8520083
附件: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1.理论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2.实验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3.实习实训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4.劳动教育与实践课程标准参考模板
5.封面、目录参考模板
教务处
2024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