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山东省智慧课程建设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5-04-16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措施》通知精神,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未来学习方式,推进智慧课程建设,根据《关于开展2025年山东省智慧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鲁高教函〔2025〕4号),现面向全校开展山东省智慧课程建设遴选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的

通过建设一批理念先进、设计科学、应用效果显著的示范性创新性智慧课程,推动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促进智能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激发广大教师运用AI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体验与教学效果,助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二、建设标准

智慧课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基于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通过AI大模型、大数据及虚拟技术等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体验,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建设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建设理念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基于课程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提供更符合学生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建设。引入智能助教、“数字人”、虚拟导师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难点解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智能推荐相应的教学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富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基于知识图谱、能力图谱、问题图谱和课程思政图谱等梳理教学内容,整合包括微视频、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文献资料等富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四)多元化教学场景搭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搭建虚拟教室、实验室和学习社区等泛在化智慧场景,借助“云端”的开放性,为学生、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创造更丰富、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加深课堂沉浸感和体验感。

(五)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及时的学情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实现课堂的智慧管理和智能决策。

(六)课程改革创新成效。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学生满意度高。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能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课程须为自主建设且在校内开设运行的本科课程(课程运行平台不限),至少经过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明确。

(二)课程负责人须为本校专职教师和申报课程的主讲教师,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能力突出。

(三)课程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素质优良,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含课程负责人)。近两年课程负责人和教学团队无教学事故和师德师风问题。

四、申报范围

根据省通知要求,学校拟计划从已获批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校级智慧课程、校级应用型品牌课程(符合智慧课程建设内容要求的课程)中进行遴选,择优推荐参加省级评选。

五、获评建设课程管理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以下简称省高教学会)和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省联盟)将对获评建设的智慧课程颁发证书,并组织上线山东省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省平台)进行共享共用,组织上线工作另行通知。获评建设的智慧课程须继续建设五年,其建设和改革成果要在省平台等网站上集中展示和分享,且定期更新资源和数据。省高教学会和省联盟对获评建设的山东省智慧课程实施动态管理,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建共享等进行跟踪监测。对于未持续更新完善、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课程团队成员出现师德师风等问题的课程,将予以撤销。

六、材料报送

本次申报依托超星教发平台报送材料。4月23日前,申报教师将《2025年山东省智慧课程申报表》(附件1)及与参评课程相关的佐证材料上传至平台,以系部为单位将《2025年山东省智慧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2)通过校内邮箱发送至张静老师。


附件:1.2025年山东省智慧课程申报表

          2.2025年山东省智慧课程推荐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4月16日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教务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