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征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公共选修课程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4-12-04 点击数:

各教学单位:

为进一步丰富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高阶文化素养和跨学科发展需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修读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面向各教学单位征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公共选修课程。请各单位按通知要求积极做好组织、发动和征集工作。现将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课程模块

人才培养方案通识选修课程共设 5 个模块:人文科学(主要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领域)、社会科学(主要涵盖政治、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领域)、自然科学(主要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以及化工、机械、建筑、材料、信息、电子等诸多工程技术领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涵盖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相关内容)、公共艺(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三种类型课程)。

每门公选课程一般设定为 32 学时,2 个学分,按学期开设,选课学生少于 30 人的一般不予开课。

各单位应积极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发挥自身特长,开发新的课程资源。鼓励开设体现黄河文明和黄河生态的线下课程或网络课程,引导学生加强黄河特色课程学习,加强学生黄河文化培养,强化黄河生态保护意识;鼓励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引导大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正确认识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学会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大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鼓励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公正客观、开放兼容、清晰准确、谦逊诚实等思维习性。

二、线下课程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开课教师资格

开课教师要求政治立场坚定,敬业爱生、能够通过课程教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课教师原则上要求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具有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一年以上教学经,在某一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研究。鼓励各单位聘请校外资深教授、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任课教师。开课教师任教资格由所在单位审核。

(二)课程申报方式

课程可以由教师一人开课,也可以一人主讲,团队开课。鼓励跨系部、学科协作,结合新工科、新文科等新型人才素养需要开课。兼职教师开课,一律挂靠相关系部。创新创业类课程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组织开设。

开设公选课的教师所申报的公选课的内容与所从事的专业或教研领域相同或相近,且对其所申报课程有深刻的理论认识,或对该课程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申报课程数量

请各系部积极动员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积极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为保证教学质量,每位教师原则上只能申报开设 1 门课程(含已开设课程)。

(四)开设课程要求

课程须思想端正、内容健康向上,符合我校发展方向;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鼓励教师开设一些实践性强、学生接受度较高的课程,专业性不宜太强,无需必备先修理论课程或对先修理论课程的要求较低,适合面向所有或大部分专业学生开设。

美术系、音乐系、教育系、影视传媒系等系部可围绕美育开设公共艺术类课程,如“剪纸”“插花”“拼盘”“木版年画”“烹饪”“瑜伽”“健美操”“太极”“武术”“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中文系可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河文化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工作处可开设线下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马克思主义教学部可开设思政类通识教育选修课;化生系可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对于实践性较强,须在实验实训室内开课的课程,可根据课程性质及实验实训场所容量设定开课人数,并在开课申请表中注明。此类课程开课教师任教资格由开课单位审定,可不受职称限定。

(五)提高课程质量

申报的课程必须符合通识教育的性质及目标,坚持“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重在启发思想、传授方法、启发精神,杜绝单纯休闲化、娱乐化、简单化、低阶化课程内容进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上,提倡运用课堂研讨、课堂模拟、项目参与、社会实践等多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跨学科思维方法。成绩评定上,体现形成性评价,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与自主学习情况等多元评价指标确定。鼓励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依托优质慕课(MOOC)或微课(SPOC)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六)规范课程管理

各开课系部必须严把课程入口关,对教师申报的新开课程进行审核评价,保障课程开出质量,审定通过的课程报教务处备案,可于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开课。

各单位要规范课程管理,认真审查开课教师资格,鼓励具有申报资格、教学经验丰富、有研究专长、师德师风良好的教师积极申报;要加强课程申报审核,对课程模块归属、课程简介、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大纲等认真审查,严格把关;要加强教学过程及质量监控,鼓励教师深入开展通识选修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进课程持续改进。鼓励开课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三、网络公选课程推荐要求

为了丰富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各系部需推荐开设 3-4 门尔雅、智慧树等网络课程。推荐课程需与教师所从事的专业或教研领域相同或相近。每门网络课程均需配备助教老师,并推选具备讲师以上职称,具有开设课程学科背景且有较高信息化水平的专兼职教师担任助教,每位助教老师最多担任 1 门课程。助教工作量按照课程计划学时(一般为 32 学时)的 0.25 倍进行核算。

四、材料报送

(一)报送时间

请各单位于 2024 12 13 日前将材料统一报送至教务处教研科(办公楼 B313 室)。

(二)纸质材料报送

1.线下课程

申请开课教师填写《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公共选修课程开课申请表》(附件 1,一式 3 份)、教学大纲(模板见附件 2,一式 1份)、《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线下公共选修课程开设汇总表》(附件 3,一式 1 份)。若课程为第一次申请开设,请在备注中标注“新开”。各单位需将材料汇总,审查无误盖章后统一报送。

2.网络课程

助教老师填写《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网络选修课程开设汇总表》(附件 4,一式 1 份),并由所在单位汇总,审查无误盖章后统一报送。

(三)电子版材料报送

电子版材料通过校内邮箱打包发送给崔晓语老师,邮件命名方式为“2024-2025-2+单位名称+公共选修课程”。线下课程和网络课程材料分别放在不同文件夹,命名方式分别为“单位名称+线下课程”和“单位名称+网络课程”。

五、其他事项

1.智慧树平台上的网络课程,“批阅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无主观题批阅、需开课团队批阅、需选课学校批阅。建议选择“无主观题批阅”的课程,“需选课学校批阅”的课程需要助教老师批阅。

2.其他未尽事宜请咨询教研科。联系电话:8520083





附件:

1.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公共选修课程开课申请表

2.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模板

3.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线下公选课程开设汇总表

4.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网络选修课程开设汇总表

5.网课清单(智慧树、尔雅)




                                                                                                    

                                                                教务处


                                                             2024年12月4日







  • 附件【相关附件.zip】已下载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教务处 版权所有